時隔18個月后,中歐峰會擬于下月在北京舉行,這一消息,也再次明確傳遞了中歐雙方將互利互惠合作持續(xù)推進的信號。
歐盟委員會內部市場委員蒂埃里·布雷頓日前到訪北京,與中方多位高級官員會面。隨后,布雷頓在當?shù)貢r間上周五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透露,中歐峰會將在12月7-8日舉行。
布雷頓稱,“能夠重新接觸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他表示,與中方一系列負責人的會面,是“重新平衡我們之間關系的一個機會”,也讓中歐雙方能夠“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
布雷頓認為,其與中方官員的會面是“建設性的”,但“在一些問題上氣氛較為緊張”。中國方面尤其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fā)起反補貼調查提出了關切。但除此之外,雙方也就中歐經貿關系、5G和供應鏈合作等一系列議題交換了意見,這也說明中歐雙方的務實合作不但范圍廣,且雙方也都對其潛力充滿了信心。
在布雷頓之前,歐盟一系列高級官員曾先后到訪北京。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10月到訪北京,歐盟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曾于9月來訪。這些來訪,以及中國總理今年6月出訪法德兩國,都表明了中歐雙方加強戰(zhàn)略溝通、共同推進雙邊關系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意愿,而雙邊關系的發(fā)展也符合中歐雙方的共同利益。
當然,中歐雙邊關系中的一些問題并不會因此就被擱置。但對于分歧,中歐雙方始終保持著開放的態(tài)度,希望能夠共同努力找到解決方案。在這種共識之下,中歐關系一直以來也都保持著總體健康的發(fā)展勢頭。
當前,中國正在不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xù)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為外企創(chuàng)造更為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也給全球帶來更多的市場新機遇。
在把握機遇方面,歐洲從不懈怠。2022年,在疫情沖擊以及雙邊關系出現(xiàn)緊張的情勢下,歐洲對華投資仍然大幅激增。在許多歐洲企業(yè)眼中,盡管一些政客叫囂對華“去風險”,但中國始終是“可靠、高效、可預測”的市場。以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為例,該公司目前就在推進在中國廣東省的新一體化生產基地建設,預計該項目總投資將達到100億歐元,這也是巴斯夫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
中歐雙方是全球范圍內推進多邊主義、支持自由貿易的兩大重要力量,也是重要的兩大經濟體,中歐應該是天然的合作伙伴,而絕非“系統(tǒng)性競爭對手”。
本文譯自《中國日報》11月14日社論
原標題:China and EU natural partners despite differences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編譯:涂恬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