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鏘,呀—哈—哈—哈……”在一陣陣鼓樂和嗩吶聲中,“梁紅玉”和“金兀術”踱步登場,舉手投足威儀盡顯。
老師在為天柱特校侗戲班學生錄制視頻。 金可文攝
近日,天柱縣民族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冠軍夢想 激勵成長”主題活動,相關愛心機構人士參加,一場別開生面的侗戲在學校精彩上演。特殊的演員,獨特的技藝,精彩的表演,贏得了臺下公益人士和師生的陣陣掌聲。
然而,在這場成功的表演背后,是特殊教育學校師生們無數辛勤付出。
“這里的有聽障、失聲、肢體障礙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方式與普通學生大不相同?!碧熘h侗戲傳承人楊秀舉表示,“教這些孩子們學侗戲并不容易,有些學生無法聽到指令或聲音,有些學生因為存在肢體障礙練習一會兒就累了,所以教學過程中得講究方式方法?!碧亟虒W生的侗戲教授對于楊秀舉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
天柱特校侗戲班學生在排練。 金可文攝
“在排練過程中,因為有些學生聽不到指令,我通過先教會特教老師,再由特教老師通過手語、圖示、領演等方式來分解動作學習?!睏钚闩e解釋說,“很多學生學了一個動作,過一會兒就忘記了,對于他們來說,完成一個普通動作可能需要練習上百遍才能記住?!?/p>
盡管如此,楊秀舉和老師們用耐心和愛心,一點一滴地教孩子們,用一次次的排練和調整,讓孩子們逐漸掌握侗戲的精髓。
“學侗戲很困難,我學了很久才會了幾個動作,但是上臺表演后感覺很有成就感,學習這個侗戲真的讓我感到很開心?!碧厥鈱W校學生小濤(化名)話里透露出對學習侗戲的喜愛。
天柱特校侗戲班在表演。 金可文攝
侗戲,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由漢族京劇演化而來,在天柱縣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它始于明末清初,經過幾百年的發(fā)展,已經深深地融入了當地侗族人民的生活。2019年,天柱侗戲被列入貴州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我們學校今年開設了侗族大戲學習班,也是想讓孩子們受到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時讓社會各界人士更多地關注孩子們,讓他們在快樂中成長?!碧熘h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吳光鍵介紹。目前學校成立的侗族大戲學習班有學員20名,男11人,女9人,成員有自閉癥、智力障礙、肢體障礙等不同障礙類型的學生。
戲師為天柱特校侗戲班學生化妝。 金可文攝
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天柱縣特殊教育學校的侗族大戲學習班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侗戲表演技巧,孩子們表演的劇目《梁紅玉》在假期后將到縣外進行演出。
在天柱縣,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得到了高度的重視。近年來,天柱縣積極打造“古祠新韻·人文天柱”的品牌,探索“非遺+研學”“非遺+展演”“非遺+旅游”等多種發(fā)展模式。依托三門塘、甘溪功夫村等非遺傳承教育示范基地、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為載體,開展“四十八寨歌節(jié)”民歌挑戰(zhàn)賽、“七夕”歌會、“非遺文化進校園”等非遺文化活動,通過侗戲、陽戲、侗族山歌等非遺展演,以大眾傳承、群體傳播的方式,加強非遺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讓古戲重煥光彩、代代相傳。(楊鴻斌|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