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鈴一響 郵遞員來啦!
“報紙來啦!”
曾經(jīng)的郵遞員、今年已經(jīng)90歲的程文森老人回憶,五十年代的時候,他們送包裹的自行車前面有一個報兜子,車座后面也掛兩個袋子。老百姓都住在平房里,每次大喊一聲“報紙來啦!”,胡同里好幾家人都出來了。
北京市東城區(qū)朝陽門街道的錢有玨老人說,那時最盼望的就是郵遞員送來的包裹通知單,雖然還要自己跑到郵局去取包裹。
你去郵局寄過什么?
程文森老人回憶說,老百姓們寄什么的都有,其中寄糧票、布票和油票的最多,甚至還有寄輪胎的。還有人來寄二胡,郵局就專門成立了一個維修組,幫忙做存放二胡的特型木箱。
1949至1978年間,全國郵路長度增長了近7倍,鄉(xiāng)村和邊疆郵路也大幅延伸著。郵路連通山外,郵包飛入萬家。
國旗插到哪里 郵政就送到哪里
桑南才,是云南怒江州稱桿鄉(xiāng)郵政所的一名鄉(xiāng)郵員,山里的老百姓都叫他“托厄哈扒”,在傈僳語里就是送信人的意思。1988年1月1日,桑南才來到了這里,當時只覺得有一份工作太好了,但真正背起郵包才知道,在大山里送信有多不容易。
他告訴記者:“那時在鄉(xiāng)里送一趟信要走380公里,花上6天時間,還要翻過海拔三千七八百米的大山。一個村子眼看直行只有一兩百米,但是走起來就一天,因為他要爬到山上又下去再往上爬,一山接一山,路上只聽得見自己的腳步聲和風聲。”
稱桿鄉(xiāng)中心學校的教師打必,在22年前收到了自己的錄取通知書,送通知書的人就是桑南才。他清楚地記得那天下著大雨,他面前的桑南才滿身都是雨水,從郵包里拿出那張錄取通知書。那是打必人生第一次收到錄取通知書,也是他收到過的第一封信。
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曾縱橫著無數(shù)條像這樣曲折偏遠的馬班郵路、溜索郵路、水上郵路……無論路途多么遙遠艱辛,桑南才說,國旗插到哪里,郵政就會送到哪里。
2014年,國家郵政局正式啟動 “快遞下鄉(xiāng)”工程。
2019年,全國建制村全部實現(xiàn)直接通郵。
2020年,國家郵政局印發(fā)《關于開展“快遞進村”試點工作的通知》。
截至2022年底,全國3461個抵邊自然村全部實現(xiàn)通郵。
人們感嘆著如今快遞的速度與便捷:“啥都買,方便嘛!”“葡萄上午還在樹上掛著,下午已經(jīng)發(fā)往內地了,還出口到了哈薩克斯坦,美得很啊!”“手機就可以看快遞軌跡,一覺醒來快遞就到啦!”
飛得最快的快遞小哥 想要飛得更遠
2024年6月26日,中國郵政首條自主執(zhí)飛的洲際航線“南京—盧森堡”航線正式開通。
中國郵政航空飛行員于毅,駕駛飛機從南京起飛到盧森堡落地,隨后快件通過當?shù)氐牡孛孢\輸被立即發(fā)往周邊36個國家和地區(qū)。
因為貨運配送是“全夜航”,坐在駕駛室里,于毅經(jīng)常能看到太陽在駕駛窗外一點兒一點兒升起,感覺特別美妙也特別自豪。他說自己也算是一個快遞小哥,并且致力于成為飛得最快的快遞小哥。
從前很遠、車馬很慢,而現(xiàn)在有遍布城鄉(xiāng)的網(wǎng)點,還有無人機投遞、機器人分揀,寄遞服務網(wǎng)絡已經(jīng)覆蓋全國、聯(lián)通世界。未來,于毅和他的同事們也會飛得更遠,不止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只要用戶有需要,他們會跨越千山萬水,將快件運送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75年我國構建智能高效物流網(wǎng)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郵政服務局所僅有2.6萬處,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一封信、一件包裹的送達,有時甚至需要幾周時間。
走過75年,中國快遞服務從無到有,物流相關市場主體超過600萬個,已經(jīng)構建起覆蓋全國、聯(lián)通世界的物流網(wǎng)。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快遞量由2013年的一年92億件快速上升至2023年的1320億件,上漲超13倍,穩(wěn)居世界第一。
今天,全國共有郵政快遞等各類營業(yè)網(wǎng)點46.8萬處,建制村快遞服務覆蓋率超過了95%。
在你眨眼的瞬間,就有5000多個包裹被送出,每天的快遞量超過了4.4億件。國內大型快遞轉運中心自動化率超過90%,智能的物流系統(tǒng)確保了超80%的快遞能在三天內送達。
1949年,我國一年運送的包裹量,在今天10分鐘就能達到。快遞物流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讓世界觸手可及。
總監(jiān)制|申勇 閆帥南 張勤
監(jiān)制|王琰 岳群 李浙 馬麗君
制片人|李斌 翟壯 郭茜 楊曉波
記者|盛潔 唐穎 楊光 劉菲 趙迪 黑龍江臺 綏芬河融媒
編輯|張昊 張雨棣 孫茜 王譽博 李東宇 王宇晨 董海林 郭培宇 何海洋
制作|張志 矯健 徐鵬翔 譚景銘 李筱璇 李士軒 趙旭東 景佳純 張繼美 王丹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