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上午,俞曉冬回到金寨縣給孩子們上古箏課。 玄武區(qū)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一陣陣悅耳的古箏聲,如同清澈的泉水從山間流過。這聲音從大別山革命老區(qū)金寨縣梅山鎮(zhèn)小南京學校校園傳出,20多名小朋友正在努力練琴,等待他們的古箏老師俞曉冬“回家”。
7年來,俞曉冬在這所深山中的音樂教室里度過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培養(yǎng)了近30名小學畢業(yè)前就通過全國器樂水平十級考試的“山里娃”,用音樂放飛孩子夢想。2月23日上午,因為疫情防控,已14個月沒有見到這群孩子們的俞曉冬,終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金寨縣。一下車,孩子們就飛奔過來,把俞曉冬團團圍住,一聲聲“俞媽媽”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
扎進大山, 每年有180多天駐村當老師
俞曉冬出身軍人家庭,上世紀70年代恢復高考當年,她成為南京藝術學院古箏專業(yè)在江蘇省錄取的唯一考生,畢業(yè)后進入部隊,并逐步成長為中高級干部。
2014年,剛做完左下肺惡性腫瘤切除手術沒多久,還在南京家中養(yǎng)病的俞曉冬,受戰(zhàn)友之邀來到金寨散心。一天飯后,她走進了住所附近的“小南京學校”,看到教室中的古箏便輕撫了起來。一曲空靈的琴聲傳出,教室里的氣氛頓時不一樣了,孩子們靜靜地聽著,眼神里充滿了驚奇、羨慕和渴望。
“您能留下來教我們的孩子彈琴嗎?”一位老師幾乎是帶著懇求的語氣。“可以啊。”俞曉冬不假思索地一口便答應了下來。家人擔心她的身體,她卻毫不在意。
很快,“山娃娃古箏班”便在“小南京學校”掛牌成立了。考慮到當?shù)睾⒆蛹彝ソ?jīng)濟狀況普遍不寬裕,俞曉冬個人獨自出資20多萬元,購置了30多架古箏和其余設備。從那以后,俞曉冬每年至少有180多天都留在大別山里,無償對這群“山里娃”進行古箏培訓和音樂教育,孩子們也親切地稱她為“俞媽媽”。
當記者詢問起這些年共計投入多少資金時,俞曉冬說,從來沒有仔細算過,只是這些年的退休工資都沒攢下一分錢,都用在了給孩子們買設備、買生活用品、資助孩子考級等方面。
初心不改,為了孩子們默默付出
去金寨授課,俞曉冬常常要帶著大包小包,除個人物品外,還有給孩子們的禮物,有一次,俞曉冬帶了總共兩個行李箱和一捆教材,行李重100多斤,“在高鐵站檢票上車是一步步挪過去的”,俞曉冬告訴記者。
原空軍高級工程師王力堅目前在金寨工作,他告訴記者,有一次,俞曉冬從南京回金寨,是晚上9點多的高鐵到金寨,他在出站口接俞曉冬,遠遠地看著俞曉冬那瘦小的身軀拖著大大的旅行箱和紙箱,非常吃力地從站口走過來。“我很吃驚,就問她怎么帶了這么多的東西。她說,都是給孩子們準備的禮物。我去教學點看過,有幾十個學生呢,她真的給每個人都帶了。”王力堅說,那些行李他一個身強力壯的男人拖著都費勁,真不敢想象俞曉冬一個瘦弱的“病號”這些年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俞曉冬從來沒有在農(nóng)村生活過,住進山里后,對環(huán)境的不適應讓她患上了失眠癥,南京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醫(yī)師楊曉輝曾為俞曉冬就診。“失眠藥在藥店買不到,醫(yī)院每次也不能多開,她便隔三差五來多備一些,存夠了藥再帶到山里用。”楊曉輝告訴記者,盡管有種種困難,俞曉冬仍然初心不改,為了孩子們的成長默默付出。
7年來, 俞曉冬培養(yǎng)了近30名小學畢業(yè)前就通過全國器樂水平十級考試的“山娃娃”,用音樂為孩子們鋪平成就夢想之路。
深情結緣,希望再給孩子們多當幾年老師
“山娃娃古箏班”里有一位自閉癥兒童小孟(化名),剛進古箏班學習時,他從不跟俞曉冬說話,但俞曉冬卻經(jīng)常找小孟聊天,對小孟的點滴進步給予贊許與鼓勵。久而久之,小孟的心被俞曉冬融化了,性格也慢慢地發(fā)生了變化。一天下課,小孟竟然悄悄地遞給俞曉冬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俞媽媽我愛你”,俞曉冬看完又激動又驚喜。
不僅教音樂知識,俞曉冬更從生活上關心著孩子們,給手上生凍瘡的孩子們抹凍瘡膏,給班上每個學生送牙刷、牙膏還有擦臉霜等一些日用品。“還會給我們帶很多很多東西,吃的、穿的、學習用的應有盡有!”說起俞老師,孩子們臉上寫滿期待。對俞曉冬來說也是如此,她說,支教讓她與孩子們結下不舍的情緣,她的“支教計劃”已經(jīng)從五年又擴充到了十年,希望再給孩子們多當幾年老師。
俞曉冬先后獲得“中國好人”和“江蘇好人”“南京市道德模范”榮譽稱號;2019年當選首屆“江蘇最美退役軍人”;2020年被評為“江蘇省優(yōu)秀志愿者”;2021年被評為“江蘇省最美志愿者”。她的愛心之舉感動了無數(shù)人,更用音符詮釋了大愛無疆、人間有情的真諦。(余夢嬌)
(余夢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