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wǎng)消息(焦點訪談):今天的節(jié)目先看一段視頻:這是河南省鎮(zhèn)平縣黑虎廟小學的孩子們,這節(jié)是科學課,這節(jié)是數(shù)學課,這是孩子們在上英語課,這是體育課。您發(fā)現(xiàn)沒有,不同的孩子上不同的課,但老師卻始終是同一個人。他叫張玉滾,是這所小學的校長,已經(jīng)在大山深處的黑虎廟村當了17年的老師。
張玉滾畢業(yè)于南陽第二師范學校。他之所以變成一位全科老師,完全是出于無奈。對于這一點,黑虎廟小學已經(jīng)退休的老校長吳龍奇最能說清其中的原因:“因為這是深山區(qū),教師調不來。海拔1300米,冬天大雪封山了,都不能走人了;暴風驟雨不能走人。平原調來留不住,也調不來,調教師來這里教學,有的哭都不來?!?/p>
黑虎廟小學所在的鎮(zhèn)平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而黑虎廟村又在伏牛山的深處,想進入這個學校必須經(jīng)過上山八里、下山八里崎嶇的山路才能到達。這里的人想到最近的一個鎮(zhèn)上去,單是車程都要將近兩個小時,而且這里到現(xiàn)在還沒通公共汽車,所以很多人不愿意來到這里任教,但是張玉滾卻來到了這里。
張玉滾說:“自己本身是從山里出去的,當時山里走出一個中專生、高中生都很少,所以我就決心回到學校(任教)?!?/p>
張玉滾2001年剛開始任教時,由于沒有教師編制,只能做一名代課老師,工資只有二三十塊錢,家人都不同意他回來。直到2010年,他依然是個代課老師,工資也只有80塊錢。在這期間,有朋友叫他出去打工,為此他也曾產(chǎn)生過動搖。
當初和張玉滾一起代課的幾名老師,都因為待遇低、條件差,陸陸續(xù)續(xù)地離開了這里。張玉滾說:“吳老師上門做了很多次的工作,另外我也到學校里看,確確實實當時是6名教師,4名面臨著退休,當時學校是100多名學生。說你得去,不去咱們這個學校就開不開臺。留住了教師就留住了校,留住了教師就留住了血脈,假如說這里沒有老師,好多學生都面臨著輟學?!?/p>
為了老校長的心愿,張玉滾留了下來。不僅他自己留下了,他的妻子也留下了。當時,學校有四五十名寄宿生,沒人做飯。請炊事員,學校沒有錢,所以張玉滾就把妻子也動員過來了。
當時張玉滾的妻子張會云在外打工每個月還能掙千把塊錢,留在學校是一分錢都沒有,兩個人只能靠張玉滾每個月當代課老師掙的幾十塊錢勉強度日。張會云左手劈柴,左手切菜,但是她并不是一個天生就用左手的人,而是幾年前她給學生做飯時,右手的三根手指被壓面機壓碎了,不得已才用的左手。
由于這里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留守兒童,還有將近一半的學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孩子,所以在校生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會選擇住校。
張玉滾在黑虎廟小學這17年里,除了寒暑假和周末學生不在校的時候,他會回家,剩下的時候他都是和妻子住在學校照顧學生??吹綇堄駶L這張臉,你猜他年齡有多大?張玉滾說:“我是1980年生的。說到這就有個笑話,我到縣城他們都說你退休了嗎?”
2012年鎮(zhèn)平縣為了解決山區(qū)教育問題,特批了幾個正式的教師編制,不過老校長吳龍奇并沒有把名額給自己也是代課老師的女兒,而是給了張玉滾。他說:“我退了,因為你干(校長)我放心。只有你干,山區(qū)的孩子有學上。你這幾年當校長,你把這所學校堅守下來,堅持下去。只有這樣,山區(qū)的群眾有希望,孩子有出路,我自己一生也就這樣做的?!?/p>
張玉滾沒有辜負老校長的心愿,沒有讓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而輟學。他就像他給孩子們上科學課里講的滴水穿石一樣,不斷地提升這所小學的教學質量,讓學生成績在全鎮(zhèn)考試排名中名次靠前。學校的光榮榜上,是張玉滾曾經(jīng)的學生們。他們從這里起步,有的考上了蘭州大學,有的考上了四川大學。
在張玉滾的感召下,同樣是80后的張磊,2014年放棄了深圳的工作,帶著妻子回到了黑虎廟小學。
張磊說:“張老師曾經(jīng)教過我,他這種敬業(yè)奉獻的精神確實是對我的影響很大。我(覺得)應該像他一樣扎根深山?!?/p>
現(xiàn)在張玉滾已經(jīng)由一名代課老師,變成了一名正式的在編教師,工資也漲到3000來塊錢,還獲得了很多榮譽。張玉滾繼承了老校長的心愿,他也希望有人繼承他的心愿:“我的心愿就是希望更多的老師走入山里,為咱山區(qū)孩子傳授知識?!?/p>
張玉滾老師今年被中宣部命名為第四批全國崗位學雷鋒的標兵,他是50位標兵中的一員。他們都是以一己之力去幫助別人,完成心愿。今年中宣部還命名了50個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這些示范點是以團隊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完成心愿。西北師范大學的“‘愛·尚’微公益”組織就是這50個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當中的一個。
“‘愛·尚’微公益”是2013年由西北師范大學學生發(fā)起的、學校扶持的一個公益項目。這次他們來到甘肅省東鄉(xiāng)族自治縣春臺學校,收集孩子們的心愿。
春臺學校所在的東鄉(xiāng)族自治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而它所在的春臺鄉(xiāng)又是深度貧困鄉(xiāng)。一個書包、一個卷筆刀、一個文具盒,對于有的孩子來說這算不上什么心愿,而對于這里的孩子們來說,每一個心愿都非常珍貴。這次志愿者們收集了156個心愿,覆蓋了春臺學校的所有孩子。
牽線搭橋說得容易,但做起來難。山區(qū)的孩子與城市的孩子不同,他們見到陌生人很少說話,甚至不說話。想要了解他們的心愿,首先需要一段時間的相處才能溝通。心愿收集之后還要經(jīng)過繁瑣的錄入與核實,然后才能發(fā)布。他們一般會首先在網(wǎng)上發(fā)布,利用網(wǎng)絡的速度盡快號召朋友一起加入。但是畢竟他們認識的人數(shù)有限,所以有時一些愿望沒人認領。
西北師范大學“‘愛·尚’微公益”項目發(fā)起人丁巖說,還有將近有120個左右心愿沒人認領,他們會繼續(xù)發(fā)動自己的力量,發(fā)動自己的朋友在微博和微信上多多轉發(fā),也會盡快把線下的拍賣愿望墻展示出去。心愿墻是志愿者們另一個心愿發(fā)布平臺,通過它可以號召更多不相識的人來參與其中。
“‘愛·尚’微公益”不僅僅是單向為受益方找到捐助方,它更是一個雙向的紐帶,可以為捐助方找到受益方。一位捐助人早就買好了想送給山區(qū)孩子們的物品,但是他卻不知道具體該送給誰,在志愿者的幫助下,他的心愿實現(xiàn)了。
當志愿者收集完所有的物品,送到春臺學校時,孩子們非常興奮。
8歲的小女孩馬法土麥,她的心愿是吃一塊蛋糕,因為她沒吃過蛋糕。
丁巖說:“我的心愿就是,希望更多的孩子都不用去體會我小時候非常想吃生日蛋糕,但是又沒有生日蛋糕的那種遺憾。在18歲那一年我才第一次吃到自己的生日蛋糕,前兩天在收集她的心愿的時候,我很快就幫她認領了這個心愿?!?/p>
丁巖得到的是馬法土麥給完家人和老師后,自己還沒吃,卻給他先吃的一塊蛋糕。馬法土麥的臉上被抹上了奶油,她開心地笑了。
志愿者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收獲了內心的溫暖。志愿者陳紅娟說:“他會抱著你或者由衷地跟你說一聲謝謝姐姐,我覺得那個謝謝跟其他各種場合當中你所感受到的那種謝謝,那種分量是完全不一樣的?!?/p>
從2013年“‘愛·尚’微公益”創(chuàng)立至今,已經(jīng)收集了36000多條心愿,為近萬名孤寡老人、經(jīng)濟困難學生、留守兒童、疾病患者送去了愛心。
西北師范大學團委副書記巨生良表示:“(我們)鼓勵青年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夠實現(xiàn)青年學生傳遞愛心,成長成人,關愛社會,達到擔當責任的這樣一個目的。該項目目前已經(jīng)成為我們新時代條件下推動學習雷鋒活動時代化和常態(tài)化的有效途徑,也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載體。”
雷鋒精神的核心是奉獻,是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或是在崗位上盡職盡責,為事業(yè)奉獻,或是助人為樂、熱心公益,為社會奉獻。無論是張玉滾老師,還是西北師大的學生們,他們都在一個又一個平常的日子里奉獻著自己,幫助著別人,實踐著雷鋒精神,也收獲了心靈的豐滿。